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穿之八阿哥 > 第71章 第 71 章

第71章 第 71 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刨地一下午, 手指生疼,又粘了一身尘土,但看着堆成了小山的一地番薯, 平安满满都是成就感。

比赛自然是多铎赢了, 不过他只顾速度,并不够精细,旁人一株番薯能挖出十多块, 他只捡大的,虽然看起来走得远, 最后的成果还不如刘为农。

管事跟在多铎后面跟着给他扫尾, 平安就蹲在地上挑挑拣拣, 把被他们刨的时候不小心弄断或者磕碰的番薯捡出来。

每一株番薯大约都结出了十五枚新薯, 关外土壤肥沃,刘为农又精心伺候, 肥给得足, 结出的番薯虽然大小不一, 总也差不多十五斤有余。

农户把番薯捡进筐里称重, 竟然装了五十多筐,一筐称出来大概六十斤,平安粗略估算了一下, 顿时惊得张大了嘴巴。

原本的五枚番薯加起来超不过八斤的重量,如今竟变成了三千多斤, 堆在地头上好大一堆, 怪不得说它高产,这个产量也太惊人了。

表皮没有损伤的番薯要当做明年的种薯, 磕碰的就可以吃了, 他们没有经验, 磕碰的数量不少,加起来竟然也有五筐呢。

平安顿时觉得肉痛,虽然本来他也是打算浅吃一点点,但足足三百斤,来年种进地里可是好大一片呢。

“十五叔,这筐就给你吧,你拿回家蒸着吃烤着吃,怎么都好,可甜了。”

借了多铎的地,又让他帮忙刨,平安忍痛指着一筐磕碰的番薯,分给了多铎足有五分之一,自认为已经十分大方了。

但是多铎不这么认为,他瞪大了眼睛,

“平安你好抠啊!”

他吭吭哧哧刨了一下午,竟然只能吃碰坏的?!

虽然不知道小侄子为什么这么宝贝这从土里挖出来的东西,但他既然肯费这么大的力气从关内找来种,必然是好东西。

多铎指着平安身后饱满圆润,毫无瑕疵的种薯,

“我要那个!”

平安头都没回,老母鸡一样护住了身后的宝贝,无情道,

“那不可能,十五叔你别想了,虽然放在你庄子里,但我刚才数过了,共是两千七百五十二枚,缺一枚你明年就别跟着出征了。”

他当然没有数,这么多得数到哪辈子去,但不能出征的威胁一下子就把多铎吓住了。

多铎:“!!!”

你怎么能这样?

今日来帮忙的农户每人两枚,管事四枚,就当是报答他那么小心的保护种薯,这一下子就又下去了多半筐。

平安指着一筐满满的转向刘为农,

“这筐给先生,能种出这样多的分量,全赖先生精心伺弄。”

刘为农拖家带口的过来,上有七十岁的老父亲,下有一双还没结亲的儿女,家里五口人,一筐番薯一冬天当然能吃完。

但八阿哥给十五爷也就是这样的分量,再给盛京城中的亲贵们分一分,每家都合不上几块,他哪里敢直接就带一筐走呢?

何况番薯虽然好吃,但他们在关内时就已经吃过了,还是先留着这些番薯让八阿哥先在盛京宗室中推广开来要紧。

只有上层觉出好处,才好在民间推广,让民众也能跟着沾一沾光。

故而他推拒了平安的好意,

“多谢八阿哥厚爱,本不当推拒,但臣不爱食甜,拿两枚回去给家中人甜甜嘴就好,也不叫家中人觉得臣领了这个农事官却无所事事,八阿哥平日里给的赏赐已经足够了。”

刘为农虽然被从民间选拔上来,但只给了一个农事官,俸禄并无几吊钱,全赖这些日子以来田里的长势好,八阿哥不仅给他置了宅子,让把家眷接了过来,还额外再给一份俸禄。

八阿哥看重这些番薯,出手阔绰,给的赏赐他不仅能养家糊口,甚至接济同僚都颇为富裕。

加官进爵为朝廷效力倒在其次,刘为农最想的还是让更多的贫苦民众都能吃得饱饭,他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问一问,

“恕我多嘴一句,不知八阿哥要怎样把番薯在关外推广开呢?”

明朝原来有徐大人推广,又逢上饥荒,江南地区广为种植,但是刘为农瞧着大金好像并不太重视农业发展,民间的状况也比关内好些。

那如何才能让民众都接受这种新的作物呢?

“山人当然自有妙计。”

平安眯着眼睛笑起来,

“先生放心,推广番薯种植势在必行,届时还须先生的帮助,只请您千万勿要推辞才好。”

他心中已经隐约盘算好了大致的计划,只不过其中的细节尚需完善,还需要和刘为农等人再仔细的商讨一下,此时就先卖个关子,反正冬日漫漫,还有得是时间。

刘为农不肯多拿番薯的原因他也清楚,先生一心为民,他多拿些番薯给那些叔叔伯伯们家里分下去,若是都觉得好,来年推广开就更容易些。

·

天色渐晚,刘为农出门奔波一整日,回家时手上捧着两块尚且还沾着湿润泥土的番薯。

夫人王氏一见便笑了,

“老爷从哪里得来的,我这些日子去集上都没找到,关外都说没见过这东西。”

她瞧瞧刘为农身后,有些诧异,

“就这么两个?”

刘为农由着她帮自己脱下沾着泥土的衣裳,将番薯小心放在桌上,

“就这么两个还是八阿哥赏的,番薯在关外是稀罕物。”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刘为农看出了她眼中的复杂情绪,随即解释道,

“这几个月来我日日出去,就是为了伺候这一地的番薯,如今总算是一颗心落下地来,关外土肥,亩产比关内要高上许多呢。”

关外物产不如关内丰饶,背井离乡来到关外,一切都需要从头再来,他们家中虽有些积蓄,但没有生钱之道,还是要省着些花。

原本在朝中时也聘了几个下人伺候,如今来到盛京,物价更贵些,他们一直没有寻到合意的下人,只聘着一个门房和洒扫的婆子。

自从跟着刘为农革职回乡后,王氏便将家务一力操持了起来,洒扫浣衣不用她动手,但做饭是必须自己来了。

此时她看着那两枚番薯,却不知该怎样安排,公爹牙齿不好,喜欢吃软和的,两个孩子爱吃甜,却只有两枚番薯,可该怎么分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