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毫无隐瞒(1 / 2)
但是这国有企业,一是人多,二是浪费严重,就这两条,他们就没办法盈利,咱们做企业的,不仅仅要想着打开市场,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要考虑怎么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产品质量,提升管理水平,这一家企业的跑冒滴漏,汇集在一起可不是个小数字啊。”林光不仅说出了对制油厂的评价,还说出了企业管理的一些想法。
“那林伯伯是不是准备在我们龙泉镇建厂了,那以后我就可以经常见到林伯伯了。”陈文远拿出一个十五六岁孩子跟长辈撒娇的那个劲头,搞得林光一点抵抗力都没有;
“我是有心把这个厂子拿下来,但是我不想就这么随便就定下来。
用你们东北话说,我得抻抻他们,用不了两个月的时间,他们着急了,这个价格就好商量了。
组织的便宜,该占还是要占的。”林光说完,还冷笑了一下。
夹了一块鸡肉放在了嘴里;
“林伯伯,这个制油厂原来可是我们县的龙头企业,得花不少钱才能买下来吧。”陈文远继续装傻充愣的状态;
“现在这个企业,可不是什么龙头企业了。
在我的眼里,他还有点价值,可能在很多人眼里,他已经一文不值了。
按说,制油厂的设备已经处于被淘汰的边缘,全台设备也就值个一两百万,厂房也有些旧了,不值钱。
但是这个厂子却有接近一千万的银行贷款。
这叫资不抵债了,如果在我们沪城,早就破产了。
想让我接手,我不想花一分钱。
安置那些员工就算是帮了组织的大忙了。”林光对于陈文远和陈林一点戒心都没有,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一块钱收购国有企业的案例在东北有很多。
曾经一块钱收购国企的新闻也经常见于报端。接手固定资产,接手全部的债务,并且解决原有工人的安置问题,一般就可以得到一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国有企业。
但是在陈文远心里,县制油厂虽然已经连续亏损,并没有到一文不值的境地,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应该能够让油厂起死回生。
至于设备老化也是正常现象,毕竟企业走了这么多年。而组织不拨款,企业不盈利,根本就没办法进行改扩建,更换新设备这样的工作。
如果能够运用广告等方式,没准还能打造一个地方品牌呢。
“林伯伯,这个企业如果是你的了。
你准备怎么做啊?是不是还得投入好多钱啊?”陈文远又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投什么钱,不需要。
我们林记要是接手了,就把商标换成我们的品牌,然后推出一款“笨榨豆油。”的产品,直接推向市场,我的那些经销商可以直接发货了。”林光毫无隐瞒;